2.8 好德如色【15.13】
2021-01-17 15:38:00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
2.8 好德如色【15.13】

子曰:“已矣乎!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。”(《论语·卫灵公15.13》)

杨伯峻:孔子说:“完了吧!我从没见过像喜欢美貌一般地喜欢美德的人哩。”

钱穆:先生说:“罢了吧!我未见过好德像好色的人呀!"

详解:

仁道第二则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曾经引起网友热烈讨论。有人提出:“‘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’是基于人性善而言的,有片面性和漏洞,对恶人不起作用。应该改为‘要善待别人。你认为是善的,可施于人。”

其实所谓的人性善抑或人性恶是先验的,虚幻的,也就是不存在的东西。再说,善恶是个人主观的认定,你认为是善/恶的,实际上不一定善/恶,因此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。

比如,有人认为某种生活如天堂,让别人进天堂当然是善的,于是他们就强迫别人跟他们一起进入他们设计的“天堂”,这种“自己认为是善的,可施于人。”强迫别人跟随自己向“善”,即“己所欲,施于人”的行为本身是善还是恶?

所以孔子不说人性的善和恶,只说人性的“近”和“远”——“性相,近也,习相,远也。”意思是说:“人性原本是没有善恶的,如果只从人性这个原态来考究,是纠缠不清的,只有通过其后实践的检验,才能看到真相。”

说到这里,使我想起一个村子,她虽然没有对外宣传要广揽人才,但是由于她在各方面都做出好榜样,所以贤士才子都对她趋之若鹜,这就是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”也就是孔子说的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”

关于人性,孔子在《礼记》里说:“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。”凡是人的生命,不离两件大事:饮食、男女。一个是生活生存问题,一个是男女之间性的需要问题。所谓饮食,属于民生问题;所谓男女之间性的需要,属于康乐和种族延续问题,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。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说的更直接:“食色,性也。”

按照孔子观点,饮食和男女之间正常性生活是人类得以生生不息的两大本性,是需要得到社会保障的,这是符合道德的,而程朱理学的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则是违反道德的。

太平天国将男女分居以及文哥禁止谈情说爱都是违反道德的。

好食和好色是人类与兽类共同的追求。然而,人类高于禽兽的地方是人类能够接受礼的规范。

在孔子时代,道德沦丧,人们喜欢无限制地追求美色,却将美德丢到大西洋去了。例如鲁定公,收了别人送来的美女,居然三天不上朝,孔子因此离他而去;又如卫灵公,不仅喜欢美女南子,还喜欢美男弥子瑕。

孔子在没有去卫国之前,对卫灵公的印象是比较好的,可是到了卫国之后,发现卫灵公并不真正喜欢道德。

据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记载:“居卫月余,灵公与夫人同车,宦者雍渠参乘,出,使孔子为次乘,招摇巿过之。孔子曰:‘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。’”

——孔子在卫国住了一个多月,卫灵公与夫人同车坐在左边,由官员雍渠驾车出行,叫孔子坐在雍渠的右边作为陪衬,招摇过巿。孔子说:“我未见喜欢美德如喜欢美色的人啊。”

孔子用喜欢美色来比喻喜欢美德,使人们能够通过喜欢美色的体验来体会喜欢美德。但是孔子知道,喜欢美色的人如过江之鲫,而喜欢美德的人却如凤毛麟角——皆因礼崩乐坏道德沦丧之故也。

已矣乎!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

——孔子应卫灵公邀请来到卫国,发现卫灵公并不是请他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,而是利用他来装点门面,在好色方面更是男女兼收,带了个坏头。作为一国之君的卫灵公尚且如此不堪,更何况平民百姓!因此孔子发出悲哀的感叹——已矣乎:感叹语,完蛋了,太坏了!吾:我;未见:没有见过;好:喜欢;德:美德;如:好像……一样;色:美色;者:的人;也:啊。

——太坏了!,我还没有见过喜欢美德好像喜欢美色一样的人啊。

本章孔子通过批评卫灵公喜欢美色不喜欢美德来警告世人,如果这样下去,人类就没有希望了。本章仁的要点是“好德如色”——喜欢美德要像喜欢美色那样就好了。

译文:

孔子说:“太坏了!我还没有见过喜欢美德好像喜欢美色一样的人啊。”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