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51 觚有虛名【6.25】
2024-07-15 15:11:20
  • 0
  • 0
  • 2

3.51 觚有虛名【6.25】

曰:“觚不觚,觚哉!觚哉!” (《論語·雍也6.25》)

楊伯峻:孔子說:“觚不像個觚,這是觚嗎!這是觚嗎!”

錢穆:先生說:“觚早不是觚了,還稱什麼觚呀!還稱什麼觚呀!” 

詳解:

自從秦朝以後,各個朝代都實行秦制。秦制就是獨裁專制,也就是俗稱帝制。帝制意味著帝王們的可以要風得風,要雨得雨,萬民任驅使,萬物任享用,住在皇宮,日日有山珍海味,更有嬪妃無數,夜夜笙歌豔舞,不是神仙,勝似神仙。這就是雖然皇帝換來換去,但是秦制一直不換的原因。

秦制是由法家制定的,必須由法家來維持,但是法家名聲不好,難以服眾,於是帝王想出妙計——掛儒家之名,行法家之實,美其名曰“外儒內法”,具體是將孔子和儒家的思想改頭換面,變成法家的一套。首先由漢武帝選定法家人物董仲舒。漢武帝對董面授機宜後,董就對孔學和儒家進行篡改,提出“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。”孔子一貫提倡中庸,中庸就是和而不同,允許不同觀點的各家共存,而董卻要“罷黜百家”,顯然有違孔子思想,而“獨尊”顯然是法家的“大一統”。以後的程朱理學,提出“存天理,滅人欲。”就違反了孔子和儒家以人為本的思想。王陽明的心學認為心就是理,實質上與程朱理學無異。所以,秦後朝廷內再也沒有孔學和儒家,孔學和儒家只存在於朝廷之外。由此可見,董仲舒、程顥、程頤、朱熹、王陽明等大儒其實都是假儒,是貨真價實的維護秦制的法家。

曰:

——前面省了子字。

觚不觚,

——觚(gu1):商代和西周使用的一種酒器,口圓形,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條棱角。到了孔子時代沒有了四條棱角,所以孔子說:“觚已不是觚了。”

觚哉?觚哉?(用問號,表示質疑。)

——還稱什麼觚呀?還稱什麼觚呀?

孔子主張正名,名稱要與實際相符,而現在的觚徒有虛名,弄虛作假,是不合禮的,因此孔子提出質疑。

譯文:

孔子說:“觚已不是觚了,還稱什麼觚呀?還稱什麼觚呀?”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