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.35 行事须有果断【5.14,5.20,5.22】
2024-04-15 18:50:19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6.35 行事须有果断【5.14,5.20,5.22】

子路有闻,未之能行,唯恐有闻。(《论语·公冶长5.14》)

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,曰:“再,斯可矣。”(《论语·公冶长5.20》)

子在陈,曰:“归与!归与!吾党之小子狂简,斐然成章,不知所以裁之。”(《论语·公冶长5.22》)

杨伯峻:

子路有所闻,还没有能够去做,只怕又有所闻。

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。孔子听到了,说:“想两次也就可以了。”

孔子在陈国,说:“回去吧!回去吧!我们那里的学生们志向高大得很,文彩又都斐然可观,我不知道怎样去指导他们。”

钱穆:

子路听到一项道理,若未能即行,便像怕再听到别一项。

人家称道季文子,说他临事总要三次思考然后行。先生听了说:“思考两次也就够了。” 

先生在陈,叹道“归去吧!归去吧!吾故乡这批青年人,抱着进取大志,像布匹般,已织得文采斐然,还不知怎样裁剪呀!”

详解:

孔子是先秦诸子之首,可是,有人却将孔子当作是先秦诸子之一,实在是有眼无珠。孔子是尧舜一级的大圣人,是先秦诸子之大宗师,岂是普通一子?孔子后出现之墨、法、名、兵及术数阴阳等百家学皆可溯源于孔子,这是孔子所以伟大以及高于先秦诸子,而于两千年间高处圣者地位之原因。 

子路有闻,未之能行,唯恐有闻。

——子路:孔子学生。有闻:学到一条理论。行:实践。恐:担心。有闻:又有新的理论。

——子路学到老师一条理论就马上果断去实践,如果不能去实践,就担心老师又教新的理论。

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,曰:“再,斯可矣。”

——季文子(?—前568年12月3日):鲁国大夫,为人谨小慎微(季文子死的时候,孔子已经17岁)。子:孔子。闻:听到。再:两次。可:可以,够了。

——有人称赞季文子凡事三思而后行。孔子听到后说:“思考两次就可以了。”——思考过多就会犹豫不决。

子在陈,曰:“归与!归与!吾党之小子狂简,斐然成章,不知所以裁之。”

——陈:陈国。归:回去。与:通假欤,相当于吧。党:古代以500家为一党。吾党:意即我的故乡。小子: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。狂简: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,即志大才疏的意思。斐(fěi)然:有文彩的样子。 裁:裁剪,节制。

  

——孔子在陈国说:“回去吧!回去吧!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,但行为粗率简单;言论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。” 

——孔子说这段话时,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,欲召冉求回去,协助办理政务。所以,孔子果断地说:“回去吧!回去吧!协助国家实现同学们治国安邦的抱负。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:行为粗率简单,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,所以决定回去调教他们。

本章记述了子路行事果断、季文子犹豫不决和孔子果断决定回国三件事,说明行事须有果断的道理。

译文:

子路学到一条老师的理论就马上果断去实践,如果不能去实践,就担心老师又教新的理论。

有人称赞季文子凡事三思而后行。孔子听到后说:“思考两次就可以了。”(思考过多就会犹豫不决)。

孔子在陈国说:“回去吧!回去吧!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,但行为粗率简单;言论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。” 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