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51 孔子接見互鄉童子【7.29】
2024-07-16 20:12:44
  • 0
  • 0
  • 2

4.51 孔子接見互鄉童子【7.29】

互鄉難與言,童子見,門人惑。子曰:“與其進也,不與其退也,唯何甚?人潔己以進,與其潔也,不保其往也。”(《論語·述而7.29》)

楊伯峻:互鄉這地方的人難於交談,一個童子得到孔子的接見,弟子們疑惑。孔子道:“我們贊成他的進步,不贊成他的退步,何必做得太過?別人把自己弄得乾乾淨淨而來,便應當贊成他的乾淨,不要死記住他那過去。”

錢穆:互鄉的人,多難與言(善)。一童子來求見,先生見了他,門人多詫異。先生說:“我只同情他來見,並不是即同情他退下的一切呀!這有什麼過分呢?人家也是有一番潔身自好之心才來的,我只同情他這一番潔身自好之心,我並不保證他以前呀!” 

詳解:

中國的歷史是由勝利者寫的,勝利者就是歷代帝王,所以,中國的歷史就是歷代帝王的歷史。而帝王往往是最沒有底線的,最沒有惻隱之心的,最殘暴的流氓之輩。帝王利用手中的權利,大搞個人崇拜,將自己的惡行隱去然後神化,因此大多數人都是帝王粉,甚至暴君秦始皇的粉絲仍滔滔不絕。這些粉絲不知道自己是韭菜,因而非常崇拜鐮刀,也是醉了。

由於愛屋及烏的緣故,皇粉往往喜愛帝王樹立的樣板。例如帝五欽定的名為大儒實為法家的董仲舒、程顥、程頤、朱熹、王陽明等,對這些人曲解的孔學、儒學深信不疑,將中國的知識界搞得亂成一鍋粥,學者們至今仍是一頭霧水,對儒家法家傻傻分不清。

其實,儒家法家是可以分清楚的:

一是對君王的態度:儒家以道事君,不可則止;法家一味愚忠。

二是對民眾的態度:儒家施仁政,秦前基本實施仁政;法家行暴政,秦及秦後基本實行暴政。

那麼,為什麼秦後的帝王大多抬舉孔子和儒家呢?原來這是他們設計的套路:將孔子和儒家當作羊頭掛起來,然後賣法家的狗肉,直到現在,大多數人還在帝王的圈套裏不能自拔。有人發現了帝王的罪惡,卻讓孔子和儒家背黑鍋,這也是中了帝王的圈套。

互鄉難與言,

——互鄉的人,難以和他們交流,

童子見,

然而孔子卻接見了互鄉的一個童子,

門人惑。

——門人:學生們。惑:不理解。

與其進也,

——我們應該鼓勵他要求進步,

不與其退也,

——而不願意他退步,

唯何甚?

——唯何:何必。甚:過分。

人潔己以進,

人:指童子,可譯為人家。潔己:潔身自好。進:來到。

與其潔也,

——我們贊成他現在求進步的表現。

不保其往也。

——保:記住。往:過去。

——不要記住他的過去。

本章記述了孔子正確對待落後地方追求進步童子的故事——孔子見互鄉童子,反映了孔子處事寬宏大度的格局。

譯文:

互鄉的人,難以和他們交流,然而孔子卻接見了互鄉的一個童子,學生們不理解。孔子說:“我們應該鼓勵他要求進步,而不願意他退步,何必那麼過分呢?我們贊成他現在求進步的表現,不要記住他的過去。”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