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.14 曾參箴言【8.5、6】
2024-06-09 14:28:08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9.14 曾參箴言【8.5、6】

曾子曰:“以能問於不能,以多問於寡;有若無,實若虛,犯而不校——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。”(《論語·泰伯8.5》)

曾子曰:“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臨大節而不可奪也——君子人與?君子人也。”(《論語·泰伯8.6》)

曾子曰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後已,不亦遠乎?”(《論語·泰伯8.7》)

楊伯峻:

曾子說:“有能力卻向無能力的人請教,知識豐富卻向知識缺少的人請教;有學問像沒學問一樣,滿腹知識像空無所有一樣;縱被欺侮,也不計較——從前我的一位朋友便曾這樣做了。”

曾子說:“可以把幼小的孤兒和國家的命脈都交付給他,面臨安危存亡的緊要關頭,卻不動搖屈服——這種人,是君子人嗎?是君子人哩。”

曾子說:“讀書人不可以不剛強而有毅力,因為他負擔沉重,路程遙遠。以實現仁德於天下為己任,不也沉重嗎?到死方休,不也遙遠嗎?”

錢穆:

曾子說:“自己才能高,去問才能低於他的人。自己知道多,去問比他知道少的人。有了像沒有,充實像空虛。別人無理犯我,我能不計較。以前我的朋友曾在這上面下過工夫了。” 

曾子說:“可以把六尺的孤兒託付他,可以把百里的政令寄放於他,臨到大關節處,搖奪不了他,這等人,可稱君子了吧!真可算得君子了!” 

曾子說:“一個士,不可不弘大而強毅,因他擔負重而道路遠。把全人群的大道來做自己的擔負,不重嗎?這個擔子須到死才放下,不遠嗎?” 

詳解:

曾參是孔子的學生,因為早期曾誤解孔子的“吾道一以貫之”為“忠恕”,所以在孔門弟子的地位不太高,不入“孔門十哲”之列。直到顏淵配享孔子後才升為“十哲”之一。因為孔子之孫子思是曾參的學生,而孟子又是子思的學生,中唐以後,隨著孟子地位的上升,曾參的地位也隨之上升,被後世尊稱為“宗聖”。

在學術方面,曾參編制了《論語》,創作《大學》、《孝經》、《曾子十篇》等作品,提出“修、齊、治、平”的政治觀,但往往被歷代帝王及法家所利用,成為替代孔子的工具。

曾子曰:“以能問於不能,以多問於寡;有若無,實若虛,犯而不校——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。”

——能:能力強的。不能:能力弱的。多:知識多的。寡:知識少的。有:有學問。無:沒有學問。犯:冒犯。校:計較。嘗:曾經。從事:做到。斯:這樣。

曾子曰:“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臨大節而不可奪也——君子人與?君子人也。”

——六尺:古六尺相當於現在四尺。托:託付。孤:孤兒。寄:交付。百里:引申為國家。命:命運。臨大節: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。不可奪:不可奪志。君子人:稱得上君子的人。

曾子曰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後已,不亦遠乎?”

——弘毅:強壯而有毅力。重:重大。遠:遙遠。仁:仁德。死而後已:到死方休。

本章記述了曾參的自我修養和政治抱負理念,表現了剛毅不屈的品格。

譯文:

曾參說:“能力強的請教於能力弱的,知識多的請教於知識少的,有學識當成沒有學識,滿腹經綸卻謙虛好學,遇到別人冒犯也不計較——以前我有個朋友曾經做到這樣。”

曾參說:“可以將幼小的孤兒託付給他,可以將國家的命運交付給他,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而不可奪志——這樣的人稱得上君子嗎?完全稱得上君子啊!”

曾參說:“士不可以不強壯而又有毅力,任重而道遠。以仁德為己任,不也重大嗎?到死方休,不也遙遠嗎?”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