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.21 穿衣之禮【10.6、13、14】
君子不以紺緅飾,紅紫不以為褻服。當暑,袗絺绤,必表而出之。緇衣,羔裘;素衣,麑裘;黃衣,狐裘。褻裘長,短右袂。必有寢衣,長一身有半。狐貉之厚以居。去喪,無所不佩。非帷裳,必殺之。羔裘玄冠不以吊。吉月,必朝服而朝。(《論語·鄉黨10.6》)
鄉人飲酒,杖者出,斯出矣。(《論語·鄉黨10.13》)
鄉人儺,朝服而立於阼階。(《論語·鄉黨10.14》)
楊伯峻:
君子不用[近乎黑色的]天青色和鐵灰色作鑲邊,[近乎赤色的]淺紅色和紫色不用來作平常居家的衣服。暑天,穿著粗的或者細的葛布單衣,但一定裹著襯衫,使它露在外面。黑色的衣配紫羔,白色的衣配麑裘,黃色的衣配狐裘。居家的皮襖身材較長,可是右邊的袖子要做得短些。睡覺一定有小被,長度合本人身長的一又二分之一。用狐貉皮的厚毛作坐墊。喪服滿了以後,什麼東西都可以佩帶。不是[上朝和祭祀穿的]用整幅布做的裙子,一定裁去一些布。紫羔和黑色禮帽都不穿戴著去弔喪。大年初一,一定穿著上朝的禮服去朝賀。
行鄉飲酒禮後,要等老年人都出去了,自己這纔出去。本地方人迎神驅鬼,穿著朝服站在東邊的臺階上。
錢穆:
君子不把玄色纁色來作衣領與袖之邊。不把紅色紫色做日常私居之服。當暑天時,在室內穿葛單衣,但出外必加上衣。黑衣內用羔羊皮的裘,素衣用小鹿皮裘,黃衣用狐裘。在家私居時所穿之裘,較出門所穿者稍長,又把右袂裁短些。夜睡必有寢衣,其長過身一半,下及兩膝。冬天把狐貉皮來做坐褥。除去在喪事中,大帶上沒有不佩一切備用的玉器的。除非朝祭用正幅的帷裳,其餘所穿裳,總是開剪斜幅縫製的。弔喪不穿黑羔裘,不戴玄色冠。每年正月歲首,必穿著朝服上朝去。
鄉人飲酒,待老人持杖者離席,也就離席了。逢鄉人行儺禮驅鬼,便穿上朝服,立在家廟的東階上。
詳解:
穿衣戴帽也是禮儀,特別是在隆重的場合,體現了個人的修養和素質,穿著莊重得體,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禮貌。
君子不以紺緅飾,紅紫不以為褻服。
——君子:泛指大夫一級領導幹部。紺(gan4):帶有紫色的深藍色,緅(zou1):黑中帶紅的顏色。飾:衣服之領子、袖子的鑲邊。褻服:平時在家穿的便服。
當暑袗絺绤,必表而出之。
——暑:夏天。袗(zhen3):單衣。絺(chi1):細葛布。绤(xi4):粗葛布。表:外衣。出之:出外。
緇衣羔裘。
——緇(zi1)衣:黑色的衣服。羔裘:黑色羊羔皮做的皮衣。
素衣麑裘。
——素衣:白色的衣服。麑(ni2):小鹿。麑裘:淺色小鹿皮做的皮衣。
黃衣狐裘。
——黃衣:黃色的衣服。狐裘:棕黃色狐狸皮做的皮衣。
褻裘長,短右袂。
——褻裘長:在家裏穿的皮衣,為保暖做得比較長。短右袂(mei3):右邊的衣袖短一些,方便工作。
必有寢衣,長一身有半。
——寢衣:睡眠時候蓋在身上的被子,“一身有半”,大概是身長一點五倍。
狐貉之厚以居。
——狐貉(fe2)之厚:狐貉的厚毛皮。居:坐,坐墊。
——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墊。
去喪,無所不佩。
——在服喪期滿,什麼飾品都可以戴了。
非帷裳,必殺之。
——帷裳:禮服。非帷裳,是指不是禮服的其他衣服。殺:衣服的縫合口叫殺,引申為剪裁。
羔裘玄冠不以吊。
——玄:黑色,屬吉。玄冠:黑色的帽子。羔裘顏色也是黑色的,屬吉,在古代不宜弔喪。
——不穿著著黑色的羔裘和戴著黑色的帽子去弔喪。
吉月,必朝服而朝。
——吉月,是每月朔日,即農曆初一。周禮有告朔禮的規矩。
——每月初一,一定穿著朝服去上朝。
鄉人飲酒,杖者出,斯出矣。
——杖者:持杖的老人。斯出矣:然後才出去。
鄉人儺,朝服而立於阼階。
——儺(nuo2):一種宗教儀式。阼(zuo4)階:東邊的臺階。
本章記述了孔子恪(ke4)守穿衣之禮,體現了孔子處處以身作則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精神。
譯文:
君子不用帶有紫色的深藍色和黑中帶紅的顏色作衣領與袖口的鑲邊,不用紅色和紫色來作平常居家的便服。夏天,穿著粗的或者細的葛布單衣,但出外一定穿上外衣。黑色的衣配黑色羊羔皮做的皮衣。白色的衣配淺色小鹿皮做的皮衣。黃色的衣配棕黃色狐狸皮做的皮衣。在家裏穿的皮衣,為保暖做得比較長。右邊的衣袖短一些以便於工作。睡覺一定有被子,長度是本人身長的一又二分之一,用厚毛的狐貉皮作坐墊。喪服滿了以後,什麼東西都可以佩帶。如果不是禮服,一定要加以剪裁。不穿著黑色的羔裘和戴著黑色的帽子去弔喪。每月初一,一定穿著朝服去上朝——這些禮節孔子都嚴格地做到了。
行鄉飲酒禮後,孔子要等持杖的老年人都出去了,自己這才出去,表示尊敬老者。本地方人舉行宗教儀式,孔子穿著朝服站在東邊的臺階上,表示虔誠。